中医历来讲“上医治未病”,就是强调了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性,两千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未病理论和经验。
《上古天真论》所云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 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 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。”
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“上工救其萌芽,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,尽调不败而救之,故日上工。下工救其已成,救其已败。”
《太平圣惠方》由宋代医官王怀隐等编著,在治未病理论上重视食疗和药饵,书中强调:“安人之本,必资于食。救疾之道,乃凭于药。故摄生者,先须洞晓病源,其所犯,以食治之。食疗不愈,然后命药。”
《类经·摄生类》:“祸始于微,危因于易,能预此者,谓之治未病,不能预此者,谓之治已病。知命者,其谨于微而已矣。”
综合起来注意如下几点:增强体质,避免致病因素;既病防变,防治病情加重;病后防复发。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方法,请大家关注本网站,获取相关信息,祝大家永葆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