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彩票下载-互联网彩票官网版app下载

欢迎访问济南济民医院有限公司官网
  • 当前位置:
  • 互联网彩票下载-互联网彩票官网版app下载>
  • 疑难病真面目 >
  • 红斑狼疮 >
  •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诊疗
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诊疗
    发布时间:2020-02-10


    概述

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是一种以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介导器官、组织损伤的自身免疫病,临床上常存在多系统受累表现,血清中存在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。我国患病率为(30.13 -70.41)/10万,以女性多见,尤其是20-40岁的育龄期女性。通过早期诊断及综合性治疗,本病的预后已较前明显改善。SLE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相应的名称,但从本病的临床特点看,对SLE的归属和命名,一般认为应根据其病情演变,脏腑受邪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而综合判断。本病早期以发热、皮肤红斑、关节痛为主症时,则多以“蝴蝶斑”、“鬼脸疮”、“阴阳毒”、“肉伤发热”、“痹证”命名;中期以五脏受邪,脏腑受损为主,临床可根据其脏腑受损后出现主证的不同,分别给予相应的病名诊断,如心脏受邪以心慌气短乏力为主症,可命之为“心悸”;肺脏受邪以咳喘为主症,命名为“喘证”;肝脏受邪以胁痛为主症,命名为“胁痛”;以黄疸为主症,命名为“黄疸”;肾脏受邪出现全身浮肿,则可命名为“水肿”。本病晚期,由于五脏受损,气血阴阳俱不足,则应归属于“虚劳”或“虚损”范畴。

     

    病因

    (一)遗传

    1.流行病学及家系调查 有资料表明SLE病人第1代亲属中患SLE者8倍于无SLE病人家庭。

    2.易感基因 多年研究已证明SLE是多基因相关疾病。

    (二) 环境因素

    1.阳光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,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。

    2.药物、化学试剂一些药物可以使得DNA甲基化程度降低,从而诱发药物相关的狼疮。

    3.微生物病原体等也可诱发疾病。

    (三) 雌激素

   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,在更年期前阶段为9:1,儿童及老人为3:1。

     

    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

    SLE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,尚未完全阐明。目前认为主要是外来抗原(如病原体、药物等)引起人体B细胞活化。易感者因免疫耐受减弱,B细胞通过交叉反应与模拟自身组织组成成分的外来抗原相结合,并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,使之活化,在T细胞活化刺激下,B细胞得以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,造成大量组织损伤。

      

    病理

    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,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器官。中小血管因IC沉积或抗体直接侵袭而出现管壁的炎症和坏死,继发的血栓使管腔变窄,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。

     

    临床表现

    临床症状多样,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。

    1.全身表现 大多数疾病活动期病人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,尤以低、中度热为常见。可有疲倦、乏力、食欲缺乏、肌痛、体重下降等。

    2.皮肤与黏膜表现 80%的病人在病程中会出现皮疹,包括面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、盘状红斑、 指掌部和甲周红斑、指端缺血、面部及躯干皮疹,其中以鼻梁和双额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最具特征性。SLE皮疹多无明显瘙痒。口腔及鼻黏膜无痛性溃疡和脱发(弥漫性或斑秃)较常见,常提示疾病活动。


    图片1.png图片2.png


    3.浆膜炎 半数以上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出现多发性浆膜炎,包括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,中小量心包积液

    4.肌肉关节表现 关节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,出现在指、腕、膝关节,伴红肿者少见。常岀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、肿。

    5.肾脏表现  27.9% -70%的SLE病人在病程中会岀现临床肾脏受累。中国SLE病人中以肾脏受累为首发表现的仅为25.8%。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蛋白尿、血尿、管型尿、水肿、高血压乃至肾衰竭。

    6.心血管表现  病人常出现心包炎,可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或渗岀性心包炎,但发生心包填塞者少见。可岀现疣状心内膜炎。

    7.肺部表现  SLE所引起的肺间质病变主要是急性、亚急性的磨玻璃样改变和慢性期的纤维化,表现为活动后气促、干咳、低氧血症,肺功能检査常显示弥散功能下降。约2%的病人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病情凶险,病死率高达50%以上。

    8.神经系统表现 神经精神狼疮又称“狼疮脑病”,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均可累及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癫痫、狼疮性头痛、脑血管病变、无菌性脑膜炎、脱髓鞘综合征、运动障碍、脊髓病、急性意识错乱、焦虑状态、认知功能减退、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等。外周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吉兰-巴雷综合征、自主神经病、单神经病、重症肌无力、脑神经病变、神经丛病及多发性神经病等。

    9.消化系统表现  可表现为食欲减退、腹痛、呕吐、腹泻等,其中部分病人以上述症状为首发。 早期出现肝损伤与预后不良相关。

    10.血液系统表现活动性SLE中血红蛋白下降、白细胞和(或)血小板减少常见。

    11.抗磷脂综合征  可以出现在SLE的活动期,其临床表现为动脉和(或)静脉血栓形成、反复的自发流产、血小板减少,病人血清不止一次出现抗磷脂抗体

    12.干燥综合征 有约30%的SLE病人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存,有唾液腺和泪腺功能不全。

    13. 眼部表现  ;约15%病人有眼底病变,如视网膜出血、视网膜渗出、视盘水肿等,其原因是视网膜血管炎。另外,血管炎可累及视神经,两者均影响视力,重者可在数日内致盲。早期治疗,多数可逆转。

     

   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

    (一)一般检查

    不同系统受累可出现相应的血、尿常规、肝、肾功能与影像学检查等异常。有狼疮脑病者常有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含量的升高,但细胞数、氯化物和葡萄糖水平多正常。

    (二)自身抗体检查

    病人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,可以是SLE诊断的标记抗体、疾病活动性的指标,还可能提示可能出现的临床亚型。常见的自身抗体依次为抗核抗体谱、抗磷脂抗体和抗组织细胞抗体。

    (三) 补体

    目前常用的有总补体(CH50)、C3和C4的检测。补体低下,尤其是C3低下常提示有SLE活动。

    (四) 病情活动度指标

    除上述抗dsDNA抗体、补体与SLE病情活动度相关外,仍有许多指标变化提示狼疮活动,包括 CSF变化、蛋白尿增多和炎症指标升高。后者包括红细胞沉降速度(ESR)增快、血清C反应蛋白 (CRP)升高、血小板计数增加等。

    (五) 肾活检病理

    对狼疮肾炎的诊断、治疗和预后估计均有价值。

    (六) X线及影像学检查

    有助于早期发现器官损害。如神经系统磁共振、CT有助于发现和治疗脑部的梗死性或出血性病灶;胸部髙分辨CT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肺间质性病变。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、心肌、心瓣膜病变、肺动脉高压等有较高的敏感性而有助于早期诊断。


    诊断与鉴别诊断

    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(ACR)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(表8-5-1)。该分类标准的11项中,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,在除外感染、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为SLE,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%和85%。2012年SLICC对SLE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,提高了诊断敏感性,有助于SLE的早期诊断。新标准在临床应用尚有待进一步广泛验证。

    SLE存在多系统受累,每种临床表现均须与相应的各系统疾病相鉴别。


    微信截图_20200210131044.png


    病情判断

    诊断明确后则要判定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,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一般来说,可以根据以下三方面来判定。

     

    1.疾病的活动性或急性发作  依据受累器官的部位和程度来进行判断。例如出现脑受累表明病情严重;出现肾病变者,其严重性又高于仅有发热、皮疹者,有肾功能不全者较仅有蛋白尿的狼疮肾炎为严重。狼疮危象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,包括急进性狼疮肾炎、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、严重的溶血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粒细胞缺乏症、严重心脏损害、严重狼疮性肺炎、弥漫性肺泡出血、严重狼疮性肝炎和严重的血管炎。

    有多种标准可用于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。现一般用简明使用的SLEDAI标准,内容见表8-5-2。根据病人前10天内是否出现上述症状进行计分,凡总分>10分者考虑疾病活动。


    评分

    表现

    定义

    8

    抽搐

    近期出现,除外代谢、感染、药物所导致者

    8

    精神病

    由于严重的现实感知障碍导致正常活动能力改变,包括幻觉,思维无连贯性、思维奔逸思维内容贫乏、不合逻辑,行为异常、行动紊乱。需除外尿毒症或药物所致者

    8

    器质性脑病综合征

    智力改变如定向差,记忆力差,智能差。起病突然并有波动性,包括意识模糊,注意力减退,不能持续注意周围环境加上至少下述两项:知觉力异常, 语言不连贯,失眠,白天困倦,抑郁或亢奋,除外由于代谢、药物或感染引起者

    8

    视觉障碍

    狼疮视网膜病变:包括细胞状小体,视网膜出血,脉络膜出血或渗出性病变, 视神经炎。除外由于高血压、药物或感染引起

    8

    脑神经病变

    近期出现的运动性、感觉性脑神经病变

    8

    狼疮性头痛

    严重、持续的疼痛,可以是偏头痛镇静止痛剂无效

    8

    脑血管意外

    近期出现,除外动脉粥样硬化

    8

    血管炎

    破溃、坏死,手指压痛性结节,甲床周围梗死、片状岀血,或为活检或血管造影证实之血管炎

    4

    关节炎

    至少两个关节痛并有炎性体征如压痛、肿胀或积液

    4

    肌炎

    近端肌痛,无力并有肌酸激酶(CK)升高,肌电图改变或活检证实有肌炎

    4

    管型

    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

    4

    血尿

    >5个红细胞/高倍视野,除外其他原因

    4

    蛋白尿

    >0. 5g/24h,近期出现或近期增加0. 5g/24h以上

    4

    脓尿

    >5个白细胞/高倍视野,除外感染

    2

    皮疹

    新出现或反复岀现的炎性皮疹

    2

    脱发

    新出现或反复出现的异常斑片状或弥漫性脱发

    2

    黏膜溃疡

    新出现或反复出现的口腔、鼻腔溃疡

    2

    胸膜炎

    胸膜炎所致胸痛并有摩擦音或积液或胸膜肥厚

    2

    心包炎

    心包炎导致疼痛及心包摩擦音或积液(心电图或超声检査证实)

    2

    低补体

    CH50,C3,C4下降,低于正常范围的低值

    2

    dsDNA升高

    Farr方法检测应>25% ,或高于正常

    1

    发热

    >38℃,除外感染

    1

    血小板减少

    <100×l09/L

    1

    白细胞计数下降

    <l09/L除外药物所致

    2.脏器功能状态和不可逆损伤  随着SLE病情反复发作,造成的组织损伤不断积累叠加,同时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,均可导致不可逆的病变和脏器功能减退,其程度决定了狼疮病人的远期预后。

    3.并发症  动脉粥样硬化、感染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往往使SLE病情加重,预后更差。

     

    西医治疗

    SLE目前尚不能根治,治疗要个体化,但经合理治疗后可以达到长期缓解。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依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案。治疗原则是急性期积极用药物诱导缓解,尽快控制病情活动;缓解后调整用药,并维持缓解治疗使其保持缓解状态,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并减少药物副作用。重视伴发疾病的治疗,包括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等的预防及治疗。对病人及家属教育甚为重要。

    (—)—般治疗

    非药物治疗殊为重要,必须:①进行心理治疗,使病人树立乐观情绪;②急性活动期要卧床休息,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可适当工作,但注意勿过劳;③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;④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,如避孕药等;⑤避免强阳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;⑥缓解期才可作防疫注射但尽可能不用活疫苗。

    ()对症治疗

    对发热及关节痛者可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,对有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等者应予相应的治疗。对于SLE神经精神症状可给予相应的降颅内压、抗癫痫、抗抑郁等治疗。

    (三)药物治疗

    1.糖皮质激素(简称激素)  在诱导缓解期,根据病情泼尼松剂量为每日0.5~lmg/kg,病情稳定后2周或6周后缓慢减量。如果病情允许,以10mg/d泼尼松的小剂量长期维持。

    2.免疫抑制剂  大多数SLE病人,尤其是在病情活动时需选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。

    3.其他药物治疗 在病情危重或治疗困难病例,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(IVIG)、血浆置换、造血干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。

    4.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  需根据抗磷脂抗体滴度和临床情况,应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抗血小板、抗凝治疗。对于反复血栓病人,可能需长期或终身抗凝。

     

    SLE与妊娠

    病情处于缓解期达半年以上者、没有中枢神经系统、肾脏或其他脏器严重损害、口服泼尼松剂量低于15mg/d的病人,一般能安全地妊娠,并分娩出正常婴儿。非缓解期的SLE病人容易出现流产、早产和死胎,发生率约30%,故应避孕。大多数免疫抑制剂在妊娠前3个月至妊娠期应用均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,故必须停用半年以上方能妊娠。但目前认为羟氯喹和硫唑嘌呤、钙调蛋白酶抑制剂(如环孢素、他克莫司)对妊娠影响相对较小,尤其是羟氯喹可全程使用。妊娠可诱发SLE活动,特别在妊娠早期和产后6个月内。有习惯性流产病史或抗磷脂抗体阳性者,妊娠时应服阿司匹林,或根据病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。激素通过胎盘时被灭活(但是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例外),孕晚期应用对胎儿影响小,妊娠时及产后可按病情需要给予激素治疗。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大剂量激素者产后避免哺乳。


    中医诊治

    概述

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体免疫性疾病,病变部位在全身结缔组织,并可罹及皮肤、粘膜、浆膜、血管、心、肝、肾、肺、脑、胃肠、淋巴、血液等全身组织和器官。本病的临床主要症状是:发热、红斑皮疹、关节痛疼及水肿。发热见于绝大多数患者,尤其在急性发作期多见,热型不规律。时高时低,时长时短,很少见畏冷或寒战,发汗后热可暂退,长期低热者较多见,自汗多而少见盗汗、骨蒸之状。红斑皮疹以面颊部蝶形红斑、甲周红斑及指(趾)甲远端下红斑最具特征性。红斑可现其他形状,如环形红斑、多形红斑、丘疹、斑丘疹、疱疹、网状青斑等,红斑每遇阳光照射则加重,此外,手足掌可见瘀点,严重者可引起肢端坏死,口腔及咽都有无痛性顽固溃疡。90%以上的患者可见关节痛疼,很象类风湿。水肿亦常见,轻者可见腰酸、下肢轻度浮肿,重者则常见头痛头晕,甚则恶心呕吐,下肢可凹性浮肿或伴腹水。本病的治疗,西医用激素有一定疗效,尤其在急性期高热期能改善症状,但有的患者也无效。而且用激素治疗副作用大.难以撤除,故许多患者经西医治疗后,被告知已无法可医,方找中医。从其发病及临床特征来看,本病多属中医的“痹病、饮证、丹疹、水肿证”等病证范畴。从而通过辨证论治能取得一定疗效。有不少报道中医治疗可对抗激素的副作用、减少激素用量,有的报道中药可退红斑、减轻关节疼痛、改善肾功能、改善全身症状。

     

    辨证论治

    SLE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,肝肾亏损而成。因肝肾精血不足,易致阴虚火旺,虚火上炎,兼因腠理不密,外邪入侵,两热相搏,热毒入里,瘀阻脉络,内伤及脏腑,外阻于肌肤而发病。劳倦内伤,七情郁结,妊娠分娩,冲任受损,日光曝晒,内服药物等都可成为发病的诱因。阴阳失调,阴虚内热是基本病机,热毒炽盛之证可以相继反复岀现,甚或热毒内陷,热盛动风。病情虚实互见,变化多端。

     

    1.热毒炽盛证

    证候:面部蝶形红斑鲜艳,皮肤紫斑,伴有高热,烦躁口渴,神昏谵语,抽搐,关节肌肉疼痛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红绛,苔黄腻,脉洪数或细数。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活动期。

    治法:清热凉血,化斑解毒。

    方药: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,高热神昏,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等。

     

    2.阴虚内热证

    证候:斑疹暗红,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低热,五心烦热,自汗盗汗,面浮红,关节痛,足跟痛,月经量少或闭经,舌红苔薄,脉细数。多见于轻中度活动期或稳定期。

    治法:滋阴降火。

    方药:六味黄丸合大补阴丸、清骨散、二至丸加减。

     

    3.脾肾阳虚证

    证候:面色无华,眼睑、下肢浮肿,胸胁胀满,腰膝酸软,面热肢冷,口干不渴,小便清长,尿少或尿闭,舌淡胖,苔少,脉沉细。多见于素体阳虚或SLE晚期合并心肾损害时。

    治法:温肾壮阳,健脾利水。

    方药:肾气丸、右归丸或附子理中汤,重者用参附汤加减。

     

    4.脾虚肝旺证

    证候:皮肤紫斑,胸胁胀满,腹胀纳呆,头昏头痛,耳鸣失眠,月经不调或闭经,舌紫暗或有瘀斑,脉细弦。

    治法:健脾清肝。

    方药: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。

     

    5.气滞血瘀证

    证候:红斑暗滞,角栓形成及皮肤萎缩,伴倦怠乏力,舌暗红,苔白或光面舌,脉沉细。多见于血管炎、紫癜、心脏损害或肝脾肿大患者。

    治法: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。

    方药: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。

     

    6.其他治法

    中成药:昆明山海棠片、雷公藤片、雷公藤总苷片具有清热解毒,利湿止痛的功效,常用于湿热毒盛实证,而对于虚寒证等宜慎用。

     

    预防调护

    调情志,缓解紧张情绪,消除不良情志刺激。慎起居,每日生活规律化。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医疗随访,不要擅自停药。病情反复活动者,应有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。

    預后

    随着早期诊断方法的增多和SLE治疗水平的提髙,SLE的预后已明显改善。目前SLE病人的生存期已从20世纪50年代50%的4年生存率提高至80%的15年生存率;10年存活率也已达90%以上。急性期病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是SLE造成的多脏器严重损害和感染,尤其是伴有严重神经精神性狼疮、肺动脉高压和急进性狼肾炎者;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药物(尤其是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)的不良反应,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,是SLE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
    随着现代免疫学的研究深入,大样本SLE病人队列长期随访资料不断完善,新型治疗药物不断涌现,病人教育和管理策略的加强,SLE病人的预后必将进一步改善。

    张建峰编写

    声明:

    1.不足、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,以使我们不断完善提高

    2.参考书《内科学》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教材;

    3.参考书《中医内科学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教材;

    4.参考文章《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》中华中医药协会,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9卷第11期(2011.06)文章编号1672-2779(2011)-11-0146-03

    5.部分资料选自网络,涉及知识产权事宜请联系本网站,我们及时修改或下架,对此深表歉意。


    上一篇:第一页
    下一篇:最后一页
  • 电话 : 0531-55667758
  • 地址 :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57号老年活动中心1-101
  • 技术支持 :
  • 济南济民医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  • 公众号.jpg

    关注公众号

    微信.jpg

    微信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