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状腺恶性肿瘤
一.定义: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(Thyroid carcinoma),极少数可有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瘤,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%。除髓样癌外,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地区、种族、性别有一定关系。美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,根据统计,1973-2002年间,美国甲状腺癌的年发生率由十万分之3.6增加到十万分之8.7,大约增加了2.4倍(P<0.001),而且这种趋势仍然在逐年增长。国内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低,据统计,其中男性约0.8-0.9/10万,女性约2.0-2.2/10万。
二.发病机制: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但是其相关因素包括许多方面,主要有以下几类:
1、癌基因及生长因子:近代研究表明,许多动物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、突变或缺失有关。
2、电离辐射:目前已查明,头颈部的外放射是甲状腺的重要致癌因素。
3、遗传因素: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;在一些甲状腺癌患者中,常可询及家族史
4、缺碘:早在20世纪初,即已有人提出有关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瘤的观点
5、雌激素:近些年的研究提示,雌激素可影响甲状腺的生长主要是通过促使垂体释放TSH而作用于甲状腺,因为当血浆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时,TSH水平也升高。至于雌激素是否直接作用甲状腺,尚不明确。
三.临床分类及表现:
甲状腺恶性肿瘤,分为甲状腺癌、甲状腺淋巴瘤、甲状腺转移癌。淋巴瘤和转移癌非常少见,主要是甲状腺癌。甲状腺癌分为四种,分别如下:
1、甲状腺乳头状癌,占所有甲状腺癌的70%,占一大块,恶性程度很低,发展速度很慢,早期甚至Ⅲ期ⅥA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治愈机会,尤其是早期Ⅰ、Ⅱ期,治愈率非常大;
2、甲状腺滤泡状癌,特点是容易血行转移,预后比乳头状癌稍微差点,但是预后非常好,早期Ⅰ、Ⅱ期的患者治愈,治愈希望非常大;
3、甲状腺未分化癌,占甲状腺癌的5%-10%,发展非常迅速,恶性程度非常高,好多患者就诊时候是晚期,平均生存时间发现以后到死亡只有3-6个月,一年生存率不到5%-10%,恶性程度非常高;
初期多无明显症状,有时可因颈淋巴结肿大而就医。随着病情进展,肿块逐渐增大,质硬,吞咽时肿块移动度减低。未分化癌上述症状发展迅速,并侵犯周围组织。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、呼吸困难、吞咽困难。颈交感神经节受压,可产生Horner综合征。颈丛浅支受侵犯时,病人可有耳、枕、肩等处的疼痛。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(肺、骨、中枢神经系统等)。
四.临床诊断:
1、甲状腺功能化验:主要是促甲状腺激素(TSH)的测定。TSH降低的高功能性热结节,较少为恶性,故对其甲亢进行治疗更为重要。TSH正常或升高的甲状腺结节,以及TSH降低情况下的冷结节或温结节,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(如穿刺活检等)。
2、核素扫描:放射性碘或锝的同位素扫描检查(ECT)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。
3、B超检查:超声是发现甲状腺结节、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手段,是细针穿刺活检(FNA)实施可能性的判断标准,也是效益比最高的检查手段。欧美指南中均提及超声下可疑恶变指征,包括:低回声结节、微钙化灶、丰富的血流信号、边界不清晰、结节高度大于宽度、实性结节、以及晕圈缺如。国内有人曾将结节形态、边界、纵横比、周边声晕、内部回声、钙化、颈部淋巴结情况等方面对结节进行分析和评价,对比术后的病理结果,统计得出结节形态、钙化、内部回声情况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更具相关性,可着重观察这方面特征(仅针对乳头状癌)。
4、针吸涂片细胞学检查:对于B超发现的可疑恶变的甲状腺结节,可采用该方法明确诊断。
五、西医治疗方法: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髓样癌以及未分化癌。其中,分化型甲状腺癌占大部分,对于这一部分甲状腺癌,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,包括甲状腺切除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,手术后进行必要时的碘131治疗,同时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的补充和TSH抑制治疗。甲状腺髓样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,而未分化癌由于病情进展迅速,预后差,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,通常采用外放射治疗。
六、中医学称为石瘿,是以颈前肿块坚硬如石,不可移动的恶性肿瘤,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,特点是甲状腺不单侧或者双侧出现肿块,坚硬如石,高低不平,不能够随着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以及部分晚期患者发生周围,或者远处转移而出现相应的症状。常见的病因是由于情志内伤,肝气郁结,脾失健运,痰湿内生,气郁痰浊结聚不散,气滞则血瘀,积久瘀凝成毒,气郁、痰浊、瘀毒三者痼结,上逆于颈部而成。治疗如下:
1.内治(1)痰瘀内结证证候:颈部结块增大较快,坚硬如石,高低不平,活动性差;争身症状尚不明显;舌质暗红,苔薄黄,脉弦。治法:化痰软坚、开郁行瘀。方药:海藻玉壶汤加二三棱、莪术、黄药子。(2)瘀热伤阴证证候:晚期石瘿,或溃破流血水,或颈部他处发现转移性结块,形倦体瘦,或声音嘶哑;舌质紫暗,或见瘀斑,脉沉或涩。治法:和营养阴。方药: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。
2.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敷贴。
七.藏医学称为瘿病,认为由于饮食起居反常,引起隆、赤巴、培根、脂肪等功能紊乱,导致颈部细小血管和肉核脉络紊乱而发生的。分为隆瘿、赤巴瘿、血瘿、培根瘿、脂肪瘿、混合瘿、富瘿、灾瘿。灾瘿即使恶性肿瘤的范畴。
具体治疗:隆引起者,在瘿瘤表面艾灸,用油腻性敷料外敷;赤巴引起者,用金针穿刺,可以存活;血引起者,不论那种瘿瘤,于就近血管放血,内服凉性檀香散加獐牙菜、鸭嘴花;培根引起者和脂肪瘿,按《后续部》五外治法中的吐法和峻治法进行治疗;混合引起的瘿瘤没有特殊治法,所有治法中何法适宜则用该法治疗;富瘿可以不需治疗,灾瘿用手术治疗。总之,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