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腺肌症,即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。多发于30到50岁经产妇,约15%同时合并内异症,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。
病因:
1、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。与多次妊娠及分娩、人工流产、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。
2、由于内膜基底层缺乏黏膜下层,内膜直接与肌层接触,使得在解剖结构上子宫内膜易于侵入肌层。
3、高水平雌孕激素刺激,促进内膜向肌层生长。
临床表现:
1、月经量过多,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经量增多,一般超过80毫升,发生率约40%到50%。经期延长一般超过7天。
2、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,疼痛位于下腹正中,常于经前1周开始,直至月经结束。
3、妇科检查 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,质硬且有压痛。
诊断:
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做初步诊断。影像学检查有帮助可酌情选择,确诊取决于术后病理学检查。
治疗:
目前没有根治的药物,对于症状轻、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使试用达那唑、孕烯三酮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,可缓解症状,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,并且停药后症状可复发。症状严重、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,应行子宫全切术。
藏医对子宫腺肌症的认识与治疗:
藏医认为无名导致贪欲,愚痴引起的饮食、起居、行为、情绪的异常及过度劳累、或饱后居住安闲、活动量少或衣着单薄受凉等外缘引发隆、培根紊乱所致的寒性疾病。
《四部医典》述,隆侵入子宫时,会发生月经塞闭或紊乱 ,浑身寒冷,小腹及生殖器疼痛。培根侵入子宫,感觉下身寒冷,月经如尿,滴沥而出。月经血在盛隆邪风的强烈推动下异位于子宫肌层,同时又受培根寒邪的作用,经血受寒凝滞固定于子宫肌层。导致病人在临床上表现出:月经量多,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。
诊断 望病人体型消瘦,蜷縮赖动,动则剧痛或身体浮肿、肌肉臃肿、活动迟缓。肤色黑或发白,舌燥色红或胖大湿润白厚苔。小便色白味淡或清稀如水、多泡沫。触摸病人身体寒凉。询问病人的饮食、起居、生活环境、发病时间等,问病人月经史、包括月经量、色、血块有无。(量多、色暗,有血块)及伴随症状,疼痛部位及性质(小腹正中、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疼痛)。问病人白带的情况,量多,色白,多黏腻。
治疗:
1、按照寒病热治的原则,起居、生活环境都要用热性的、温暖的、干燥的,热性营养的食物。培根偏盛,肥胖着适当增加运动,多晒太阳、不要贪睡、节制饮食、约束规范日常生活、增加粗粮、减少肥甘厚味等。
2、口服热性的药物,常用的药物有二十八味槟榔丸、十四位羚牛角丸、二十六味通经散 、石榴日轮散等。
3、热熨法:于小腹部热熨,借助热性药物和祛风散寒药的功能及温度等物理作用,起到疏通经络,消肿化瘀,止痛。
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消除隆邪、培根邪,平衡三因消除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