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项痹是因长期低头工作,年老正虚,经气不利所致,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,连及头、肩、上肢,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。
二、中医认为,内因是筋骨失养及督脉空虚,外因与感受外邪、跌仆损伤、动作失度有关。内外因素使颈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,出现颈部疼痛、僵硬、酸胀;瘀滞日久成结,当阻遏颈部血脉时,气血不能上奉,清窍失养,遂出现头痛、眩晕;当瘀结阻滞颈项部有关经络时,出现肢体疼痛、麻木等症。本病主要与督脉密切相关,可涉及足太阳、手太阳及手阳明经。
三、藏医病名为杂尕尔乃即白脉病范畴,藏医认为白脉及神经的根源在于人 脑,从人脑树根一样向下分解并工作的神经有19个,这些神经的分支向内链接于 五脏六腑,向外链接于头颅和四肢。
四、临床常见颈椎病为6型,即颈型、神经根型、椎动脉型、交感型、脊髓型 和混合型。以前三种类型常见。
1.颈型:枕颈部痛,颈活动受限,颈肌僵硬,有相应压痛点。X线片示颈椎生理弯度在病变节段改变。
2.神经根型:颈痛伴上肢放射痛,颈后伸时加重,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,腱反射异常,可见肌萎缩,肌力减弱,颈活动受限,牵拉实验、压头实验阳性。X线示椎体增生,钩椎关节增生明显,椎间隙变窄,椎间孔变小;CT检查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。
3.椎动脉型:以头痛、眩晕为主要症状,甚至出现体位性猝倒;有时伴恶心、呕吐、耳鸣、耳聋、视物不清;颈椎侧弯后伸时,症状加重。X线片示:横突间距变小,钩椎关节增生。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部对称,一侧相对狭窄。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,变细或完全梗阻。
五、治疗方法:
1.治法:舒筋骨,通经络。以颈部穴位为主,配合循经远端取穴。
2.穴方:(1)颈型:颈夹脊、阿是穴、天柱、大椎、后溪
(2)神经根型:颈夹脊、颈臂、阿是穴
(3)椎动脉型:颈夹脊、风池、百会、内关
六、藏医火灸治疗:
1.治法:阻断疾病随脉管散扩、迅速止痛、抑压隆病窜行蔓延。
2.穴方:
(1.)隆穴(第一椎穴):主治颈项僵直及隆病,三口并灸。
(2.)培根穴(第三椎穴):对颈病引起头部及上肢疼痛、培根増盛有效,三口并灸。
(2.)颈椎各穴:对隆引起的颈项僵直疗效显著。
( 4.)白脉穴:颈项僵直、脊柱及其两旁肌肉不能转动等症。
(5.)白脉隆穴:白脉障碍引起的肢体麻木、疼痛等疾病。
波罗蜜藏医医院张新合编制